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

关注微信视频号

百年煤矿话百年事迹故事|大同矿务局第一个新建矿井的建设故事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3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新中国成立后,大同煤矿被列为重点建设矿区。基本建设战线的广大职工在百里煤海驰骋鏖战,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使一座座矿井焕发了新颜,一座座新井拔地而起。据统计,从1948年至2018年,70年间基建单位共开凿竖井36口,斜井99口,平峒(巷)60余万米,地面建筑2000万平方米以上,安装各种大型绞车、扇风机、压风机、水泵等大型设备1000台件以上,架设6000伏以上线路350余公里,为大同煤矿生产从1949年产8万吨,至1976年达2000万吨,1985年达到3000万吨,直到现在年产上亿吨煤炭做出了贡献。大同煤矿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以恢复改建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先后对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四老沟、白洞、挖金湾以及晋华宫小井、马脊梁小井等矿进行排水、整修巷道、安装设备、恢复了生产,矿井产量达到了470万吨。随后,作为口泉沟和云冈沟新建的第一个矿井,新白洞矿和晋华宫矿马武山井的建设使用,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

新白洞矿井是大同矿务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建设的第一座矿井。当时,国家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增加生产能力为国家的工业生产输送能源。新白洞矿井的建设被列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工程之一,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90万吨,建成后将使大同矿务局的生产能力增加五分之一,对实现国家的“一五”计划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新白洞矿井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白洞村西南1公里处,距大同市28.4公里,地处东经113°03′,北纬40°,矿界东北部与同家梁矿、大斗沟矿相邻,西南与四老沟接壤。

新白洞矿井由当时的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施工单位为华北基本建设局第一工程处。矿井1955年4月开始建设,1958年12月正式投产,总投资1779.07万元,1959年又建成设计年筛选能力90万吨的选煤楼。

新白洞矿井的主井、副井均为立井。立井净径为6.0米,荒径为7.0米,井深为94.32米;副井净径为6.5米,荒经为7.5米,井深为61.2米。

由于当时基本建设单位设备短缺,施工经验也不足,现场条件又差,所以施工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第一工程处的职工以顽强的主人翁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仅用44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

在整个矿井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施工所用凿岩风钻、出矸用抓岩机都是从苏联进口的,施工木井架、井圈等设备是从安徽淮南矿务局调入的。抓岩机操作人员也是从淮南局借调过来的。无论是本处职工,还是借调来的外援人员,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把大同矿务局新建的第一座矿井建设好。

新白洞矿井主、副井相距50米。主井施工至40米处遇到特大含水层,涌水量达220立方米/小时。经过多方研究,决定先从副井井筒沿煤层打一平巷到主井底部,向下延深主井6米,作为水仓进行排水,从副井将水排出地面。水泵安装在主副井联络巷中间,然后从主井上边打直径100mm的钻孔四个,将水泄下,主井再正常掘进。用以上方法使主井掘至井底。这样,主副井开始掘进井底车场、大巷、水仓、泵房、翻笼峒室、井底煤仓、采区巷道、切割工作面等工程。

当副立井表土层完工后见到基岩时,涌水量每小时达65立方米,作业面施工时即使开着水泵,水深仍达20——30厘米以上,工人施工时水靴经常灌水。需要。由于水大,正常的打壁座浇筑混凝土方法无法进行,而当时教科书上的冻结法、注浆法、沉井法等施工方法都不适宜,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讨论、实践,第一工程处总工程师蒋学乐提出了干骨料充填后注浆法施工的方法,取得工程的重大突破。用水泵将水排到地面,表土段井壁混凝土浇注完后,表土段井壁完工。含水部分壁需要注水泥浆处理。把井筒水排下去,在基座模板上打眼,眼直径1-1.5英寸,然后把胶管接到铁管上,胶管后边接在注浆泵上,水泥加3~5%氯化钙(速凝剂),400#水泥,水灰比1:1。然后开泵注浆,从下往上注,从一边开始推着注,注到打控眼不见水为止,就这样把表土层涌水问题解决了,创造了先进的施工方法。在1956年4月召开的全国煤炭系统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上,第一工程处作了题为《大同煤矿基本建设局新白洞竖井井筒开拓工程利用假壁座先砌井壁及粗骨材预留注浆法通过65m3/小时含水层的施工经验》的经验介绍。总工程师蒋学乐出席了会议。

在工程进入最后阶段的一九五八年,国家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基本建设的广大职工以冲天的革命干劲,为加快工程建设,早日移交生产而努力工作。在1958年8月份五百马力绞车安装工程中,机电队组成立了工程突击组。本来计划15天的工程,工人们学习包头九天完成300马力绞车安装任务的经验,夜以继日,以6天时间完成了安装任务,并一次试车成功,受到了煤炭部的高度赞扬,并荣获“飞马”奖旗。

1956年5月,第一工程处调往内蒙古包头施工,新白洞工程由第三工程处接手继续施工。

1958年12月,新白洞矿井正式投产。1959年新、老白洞两个矿井生产原煤186.6万吨(老白洞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年产90万吨)。

当时,虽然职工大部分都吃住在条件简陋的工棚里,但在紧张的工作中,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样的。班后,处里组织文化夜校,由专职的文化教员带领大家学文化,工程技术人员会给大家讲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有些年轻的职工步行到口泉文化宫(白洞到口泉至少10里)看电影。

马武山井1958年4月破土动工,于1959年10月正式移交生产,完成投资850.94万元,实现年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它是新中国诞生后大同矿务局在云冈沟建成的第一座新型矿井,标志着大同矿务局对云冈沟大力开发的启端。

担负晋华宫矿马武山井施工的是大同矿务局第二工程处。1958年正值国民经济建设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职工们满怀着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思想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开展你追我赶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工程进度。建井二处马武山二段促进队大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12月份向月进煤巷1500米的目标发起冲击,以新记录向1959年元旦献厚礼。

马武山地面生产系统是一项技术复杂、工程量巨大的工程。座落在工业广场的储煤仓,是生产系统中的主要工程之一,仅土石方就达7000多立方米。另外,还有选煤楼、装煤走廊,分煤皮带也同样是技术复杂,质量要求极高的工程。

为了保工程按期完工与投入生产,参与施工的职工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1959年4月工程全面展开以来,掀起了一个想措施,找关键,实干巧干的竞赛高潮。17日范成仁、任贵林组创出了砌片石31立方米的好成绩,超过计划248.6%,为整个系统提高38天完成贡献了力量。

为了完成任务,处、段领导放手发动群众,集中大家智慧,广泛听取全理化建设,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用了煤巷水力运输,水力清根、串门双轨交替四角装车,串装炮等新技术,使生产效率成倍增加,一举突破上旬最高日进度只有48.5米的水平,16日日进度达到了102.6米的好成绩,23日又实现了日进161米的更高水平。全月创造了煤巷月进1648.8米的优异成绩,为早日建成马武山井做出了贡献。

岁月变迁、初心不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同矿务局不断壮大,演变成为了今天的晋能控股集团——一个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现代化、环境友好型现代能源企业,开启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壮美新征程。在这段漫长艰辛发展历程中,那一个个奉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勇士们,一幕幕或是艰苦、或是沸腾、或是憧憬的影像,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